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六大板塊,大家知道六大板塊分別是哪些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六大板塊是地質學專業術語。薩維爾·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巖石圈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余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根據這一新學說,地球表面覆蓋著不變形且堅固的板塊(地殼),這些板塊確實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動。
由于地球表面積是有限的,地球板塊分類為三種狀態:其一為彼此接近的匯聚型板塊邊界;其二為彼此遠離的分離型板塊邊界;其三為彼此交錯的轉換型板塊邊界。板塊本身是不會變形的,地球表面活動便都在這三種狀態下集中發生。
以下是六大板塊的具體分布:
亞歐板塊
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包括中南半島,不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
非洲板塊
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及印度洋西側。
印度洋板塊
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新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太平洋板塊
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幾乎都是大洋)
美洲板塊
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
南極洲板塊
南極洲與南美洲西側太平洋。
除了上述六大板塊之外,還有至少二十個小板塊,如阿拉伯板塊、科克斯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等。在板塊邊界的地震和火山爆發發生異常頻繁,將震央—點出即可明顯看出板塊的邊界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