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化學中很重要的知識點——不飽和度,對于不學化學的同學來說,可能對不飽和度不太了解,那么不飽和度指的是什么呢?而且很多同學雖然在學習不飽和度,但是并不知道不飽和度算出來有什么用,實際上不飽和度的作用還是很多的。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不飽和度又稱缺氫指數或者環加雙鍵指數,是有機物分子不飽和程度的量化標志,用希臘字母Ω表示,在有機化學中用來幫助畫化學結構,在推斷有機化合物結構時很有用。
不飽和度公式可以幫助使用者確定要畫的化合物有多少個環、雙鍵、和叁鍵,但不能給出環或者雙鍵或者叁鍵各自的確切數目,而是環和雙鍵以及兩倍叁鍵(即叁鍵算2個不飽和度)的數目總和。最終結構需要借助于核磁共振(NMR),質譜和紅外光譜(IR)以及其他的信息來確認。
當一個化合物衍變為相應的烴后,與相同碳數的飽和開鏈烴比較,每缺少2個氫為一個不飽和度。規定烷烴的不飽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飽和)。
不飽和度不適用于空間立體結構和不是由碳鏈為骨架的有機物。
下面來看看不飽和度的計算公式。
一、從有機物分子結構計算不飽和度的方法
根據有機物分子結構計算,Ω=雙鍵數+三鍵數×2+環數
如苯:Ω=3+0×2+1=4 即苯可看成三個雙鍵和一個環的結構形式。
二、從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的方法:
1.通用公式:
Ω=1+1/2∑Ni(Vi-2)
其中,Vi 代表某元素的化合價的絕對值,Ni 代表該種元素原子的數目,∑ 代表總和。這種方法適用于復雜的化合物。
2.只含碳、氫、氧、氮以及單價鹵素的計算公式:
Ω=C+1-(H-N)/2
其中,C 代表碳原子的數目,H 代表氫和鹵素原子的總數,N 代表氮原子的數目,氧和其他二價原子對不飽和度計算沒有貢獻,故不需要考慮氧原子數。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含碳、氫、單價鹵素、氮和氧的化合物。
3.只含有碳C和氫H或者氧的化合物的計算公式:
Ω =(2C+2-H)/2
其中 C 和 H 分別是碳原子和氫原子的數目。這種方法適用于只含碳和氫或者氧的化合物。
不飽和度在有機化學中主要有以下用途:
1、書寫有機物的分子式。
2、判斷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
3、推斷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
4、求算有機物分子中的結構單元。
5、檢查對應結構的分子式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