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這樣評價過雨果,“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雨果是法國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其巧妙地結合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塑造方法,深受讀者的喜愛,那么雨果的作品有哪些呢?雨果命運三部曲指的是哪三部作品?

維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雨果一生的創作時期長達六十年之久,是個多產的作家,也是個多產的詩人。他前期的創作,基本上是站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立場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過改良社會,解決矛盾。后期創作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因素。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諾曼底”號遇難記》《笑面人》
創作主調:贊頌真、善、美,鞭撻黑暗、丑惡、殘暴。
雨果的創作生涯可分為四個時期:
雨果的早期創作先受消極浪漫主義的影響,后來逐漸擺脫。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質變——轉向了民主主義,并舉起了積極浪漫主義的大旗。
《〈克倫威爾〉序言》是雨果的創作進入第二時期的標志,他在這篇序言中正式與消極浪漫主義決裂。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義思想逐漸增長著。另一方面,這種思想還具有不徹底性。三十年代后期,雨果的思想和創作開始發生危機,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危機才結束。
雨果的第三個創作時期,現實主義更加明顯,也是作者的批判性達到最高峰的時期。
雨果的最后一個時期,創作仍然是以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為主導思想,一方面,它們在革命事業中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消極性更為明顯了。
以下是
雨果作品在詩作、小說等方面的特點:
詩作方面:有著瑰麗的色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絕妙的音樂性,多方面的用字與巧妙的用韻法,達到優雅、精美、雄偉、樸實的非常境界。
小說方面:多半寫社會小說描寫人生百態為主,融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情節生動、結構離奇、感情澎湃、氣勢磅礴,震懾人心,膾炙人口。
劇作方面:打破希臘悲劇的三一律,創始了悲喜交雜的浪漫劇。運用豐富的想象、強烈的情緒、無邊的氣魄、美麗的詩詞,造成一種強烈而矛盾的戲劇效果。
畫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畫、人物畫、風景畫。描繪作品中的情節,展現內心的思緒,而以水墨畫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間,海成了雨果繪畫的主題。
《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是雨果的命運三部曲,其中《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人類命運三部曲”的開宗,也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以及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